首页

冷柔女主视频

时间:2025-05-23 04:02:37 作者:小城大业 | “为他人作嫁衣” 的小镇竟然创造出几十亿的年产值? 浏览量:48188

  【光明时评】春日文旅生机勃勃

  【光明时评】

  作者:济之(媒体评论员)

  清明假期出游数据日前发布。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2024年清明假期3天,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.19亿人次,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.5%;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.5亿元,较2019年同期增长12.7%。

  火热数据背后,是塞满“人从众”的景区“特写”,是令游客大快朵颐的场景。从浙江杭州“西湖断桥铺满了人”,到山东济南变成了“挤南”,再到江苏南京夫子庙景区因客流量过大,地铁夫子庙站临时跳站运行……此番情景不由得让人们感慨:“到处都有一亿人。”看来,这个假期,很多人都选择出去走一走、看一看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这个假期,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.5%。该项数据不仅意味着文旅含“金”量高,还意味着人们的信心含量足。正因为对未来有良好预期、当下有愉悦心境,才有较高的出行意愿,愿意用脚步丈量壮美山河。

  不只清明假期,这个春季的文旅消费都充满活力,增长势头始终保持强劲。据统计,3月以来,“赏花”“踏春”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7倍,赏花相关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倍。“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。”其实,赏花何需直奔长安的上林苑,如今的神州大地,有很多地方都主打“赏花经济”。从广西南宁青秀山的三角梅,到北京居庸关长城脚下的山桃花;从江苏南京莫愁湖公园的海棠花会,到河南洛阳的花海盛宴,无不吸引游人前去驻足。在花团锦簇中,可领略浪漫花事,可感受春暖花开。

  出游,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刚需;发展文旅业,也是各地的发展抓手。对于游客来说,审美素养越来越高,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,不再满足于到景点吃吃喝喝、看看转转,还希望获得更高的文化体验和新鲜感受。各地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向游客提供更多充满文化含量的旅游项目,以及让游客眼前一亮的文旅新业态,将能更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新需求,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。

  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“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”。当前,很多地方坚持因地制宜,找准自己的文旅发展路径,期望在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。有的力推“赏花经济”,有的做大“早茶文化”,有的深耕非遗经济……如此种种,都是围绕融合发展来发力,着力提升文旅业的黏合度,既招揽了人气,也发展了产业,塑造了当地良好形象,可谓一举多得。

  一年四季,光景各异,每个季节都值得出游。今春文旅消费充满活力,让人们看到了经济回升的向好态势。我们有理由期待,接下来的文旅消费同样充满生机。优化政策环境,解决堵点难点;推动产业融合,创新产品供给;建好平台载体,加大惠民力度……多方精准发力、协同努力,让文旅消费活力持续迸发。

  (光明日报) 【编辑:唐炜妮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周冠宇:希望通过《中国车手周冠宇》推广赛车文化

王锋小心翼翼将未爆弹后面的药筒取出。然而,就在拿出药筒的一瞬间,他发现药筒侧后方竟然有一部分冒着烟!那一刻,王锋知道,如果立即放下药筒撤离,万一发生爆炸,火焰会把前面的弹药一齐引爆,整台炮车就全毁了。

景区“人旺财不旺”并非消费降级

有记者提问:6日,美国政府发布所谓“更新版香港商业警告”称,香港国安法以及3月生效的香港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》进一步侵蚀香港基本自由和人权,美企在港运营活动越来越面临与在中国大陆同样的风险。中方对此有何评论?

社交反刍:我们如何走出“过度思考”陷阱

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冯旭表示,中心作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,聚集各种优质服务资源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。今年,通过中国中小企业服务“一张网”,启动了“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万帆耘海行动”,聚焦中小企业出海的痛点与需求,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一座直通国际市场的桥梁。

中新健康丨中医力量守护“她”健康 内服外治实现“1+1>2”

近年来,都昌县依托鄱阳湖特色优势,将举办马术赛事、发展马术产业作为“文化旅游攻坚行动”的重要抓手,以马兴业,打造马术产业胜地,致力于建成国家级中国南方马术耐力赛训练基地,实现承办亚洲杯耐力赛的目标,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,逐步形成“马术赛事+马术文化休闲旅游+特色马术产业”的新经济增长极,将都昌县打造成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的文旅胜地。(完)

滥用公众人物声音恶搞,AI技术应用“玩过界”被质疑

丁仲礼在开幕式上表示,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。我们以“文明传承与创新:甲子同行合作发展”为主题举办本届论坛,就是要让中法友谊的珍贵火种,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薪火传承;让中法文化论坛这个文化交流、文明交往的重要平台,在两国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